書介:科技時代的聰明教養指南
- 主意婚姻家庭事工發展協會 God's Idea
- 2024年7月2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柯羅奇(2024)。科技時代的聰明教養指南:10項承諾,讓3C與家庭生活共存共榮(秦蘊璞譯)。新北市:校園。
數位科技與上癮,是個很難梳理的現象。市面上的書籍,都有其不同切入的視角,若想要更充分了解,可以抽空逐一閱讀、了解。但是如果想要更高的視野,能夠引導數位科技時代的家庭生活、親子教養,該怎麼辦呢?
《科技時代的聰明教養指南》共十章,分為三大部分。第一部分訂定三個基本原則,分別是優先考慮孩子的品格(1)、家裡空間的安排(2),以及日常時間的規劃(3)。第二部分談日常生活中幾件值得留意的事,包括不讓手機平板等裝置影響睡眠及清醒的時光(4)、維持工作與學習的專注(5)、不用螢幕來排解無聊(6)、保護車上的交談(7)、避免網路色情的影響(8)。第三部分談面對科技做選擇的最終目的,分別是對神的敬拜(9),以及保持人際間真實的連結(10)。
本書的論述是從信仰反思家庭基本功能,多數討論是基於科學研究及調查的結果,部分則出於作者對基督信仰的省思,同時作者也坦誠分享自己家裡的狀況,與讀者有更多的連結。
本書的重要貢獻
在數位科技與教養的主題上,本書有幾個重要的貢獻。首先,作者透過信仰,從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來看家庭、父母的角色。一般對數位時代教養的討論,會零散地提到社群媒體、遊戲、成癮等議題,最後得到一連串「不要」或「不可以」的清單,對於焦慮、沒有頭緒的父母親,徒增回到家後與孩子的拉扯。
本書則從思考家庭的功能開始,信仰元素也反覆出現在討論中。對於活在神面前的信徒家庭,作者提醒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智慧與勇氣,是需要刻意用心的過程。
其次,作者提醒數位科技下的生活與信仰價值間的張力。乍看之下,生活變得更舒適、安逸,任何空檔與無聊,都可以讓娛樂享受來填滿。然而,代價卻是個人學習自制的機會被剝奪,靈魂得不到安息,神人關係也無法恢復。最終讓人愈來愈無法忍受無聊,安靜、獨處與默想這些靈命塑造的重要元素,變得難以忍受,最終人本身變得愈來愈無聊,失去創意,也失去與人實體連結的能力。
如果沒有從信仰來的敏銳度,面對科技的吸引力,多數人只能順流而下。因此,如何善用脆弱的意志力,為家庭預先建立生活的規律,就顯得更重要。
最後,本書第三部份的結論,提醒我們在面對科技時,需要保有人之所以為人,最核心,也最終極的目的:人存在的意義與目的。一方面是人對神的敬拜,因為基督教信仰不只是一連串的教義,而是要與啟示聖經的上帝建立關係。其中音樂是敬拜的要素,打從心底發出敬拜的旋律,與群體一起唱詩讚美,憑感動創作、吟唱新歌。另一方面則是與人真實的連結,積極地參與在群體中。享受團契關係的上帝,將人造在關係當中,近年的科學研究,也看到實體關係對人的重要性。
但是便利的數位科技,卻不單只扮演輔助的角色。「播放」,甚至將來倚賴AI的詩歌創作,可能破壞、損害人對神單純的敬拜。而人際間真誠的連結,絕對不是透過視訊的看見與被看見能取代,同時,網路的使用,更已被證實會減低人際真實連結的能力。
結論
這幾年科技進步神速,帶來的應用讓人眼花撩亂,在誤用科技做為犯罪工具之外,科技本身帶來負面的影響,也是始料未及。推薦柯羅奇的這本書給基督徒父母,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幅更大的圖畫,其中的建議,也有助於讀者在面對科技時,成為科技的主人。也特別推薦給育有幼兒的父母親,孩子愈小愈容易調整,讓家庭有智慧能夠善用科技。
Comments